2018年3月14日 星期三

魚仔濃湯中的紫菜味

走在長洲的大街上,被一間裝修復漁屋的食店所吸晴,店名為「漁樂」。入內,有兩至三張桌子,沒坐位,牆身赤紅,頭頂數棧黃膽燈鑲在漁夫帽內,加上一塊傳統漁民風味的牌匾作招牌,似要營造出昔日漁村的味道。唯在這些復古氣息的背後,卻不難發現現代化的裝置,氣氛終被破壞。

牆上標了四款食物,我們購買了兩款享用。「魚仔濃湯」作價三十大元,以具備時代感的紙杯盛載,配上木匙,這與店內裝修完全背馳!湯買票後不久便交到我們手上,湯上可見已切成整齊的蔥塊,數尾魚仔和紫菜,我先喝一口湯,很燙,再嘗多一口,只覺魚湯味偏淡,亦吃到少許胡椒粉味,然而,紫菜的味道卻最是突出,亦給了我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。當我再吃多幾口湯來,我想起了,這是嫲嫲從前做的紫菜湯的味道!

自嫲嫲走後,我這近三十年來所吃的紫菜,不就是一塊一塊包裝好的紫菜,就是南記的「紫菜四寶河」,味道並不如這湯吃到的紫菜味道,讓我再憶起嫲嫲在我兒時做的菜。碰巧前文陳述了「煎白飯魚仔」和「海草湯」,再加上這個紫菜湯的味道,和妹妹在前文留言的「海膽蒸蛋」,這些在我兒時嫲嫲做的味道,是否就是昔日漁村的家常味道?我當然無從考究,那時年少無知,怎會珍惜往後罕嘗的味道。盼有識之士留言賜教。

回說「漁樂」這個「魚仔濃湯」,以三十元來說絕對是說不過去,說是魚湯卻魚味淡,個人認為完全不值,只那份紫菜味留給我回憶。

另一味為「脆香去骨鱭魚」,購票後,大大話話也等了超過廿分鐘才到手,明白週未人多,但這麼久候真是不能接受,若一早知道要久候,我一定不會購買。五尾鱭魚,每尾大約四分三隻手掌長,如菜名去了骨,並炸得乾脆,卻聞不到魚香,一口吃下,就是脆,脆得魚味也炸掉,然而有點奇怪,為何用鱭魚作炸而不用鳳尾魚,但怎樣也好,等了這麼久,等來這個質素,失望。

雖然這店的味道並不理想,但卻誤打誤撞讓我憶起兒時的味道,算是有點收穫。







2018年3月8日 星期四

白飯魚仔(銀魚仔)


兒時,家住香港仔大道上,旁為避風塘,那時嫲嫲做飯,每餐也有魚吃。當中有一味菜和一個湯,很是回味,那就是「煎白飯魚仔」和「海草湯」。

先略談一下「海草湯」這回事,坦白說,究竟是「海草」,還是「海藻」,我確定不來,只知煲湯後的「海草」是一條條深啡黑色,在未煲湯前的樣子,我並不曉得,我嘗試在GOOGLE以「海草」和「海藻」搜尋一下,也得不到確實的答案,基於印象中的樣子,我在這裡先以「海草」來形容好了。嫲嫲做的「海草湯」,當時覺得很好味,而海草也會點豉油吃,味道不算好而遠不及湯的好吃。這個湯,自嫲嫲走後已沒再吃過,就是「海草」這回事,我在菜市場上亦未曾碰上過。

而嫲嫲從前做的「煎白飯魚仔」,是我兒時最愛吃的餸菜,白飯魚仔其實是銀魚仔,比手指尾還要短和幼上過半,活著時是全身透明,死後變白,白飯魚之名因而得來。銀魚在海中成長,游到淡水產卵後便亡。

以白飯魚做的菜,一般都是白飯魚煎蛋,但嫲嫲不會這樣做,她只用煎的做法,煎出來一條條的,不會黏在一起,我大口白飯魚吃到口中,好味到不得了。

當然,這道菜已沒吃到近三至四十年了,然而,潮州菜也有一道白飯魚做的菜式是相類似,也好像是叫「煎白飯魚」,但所用的白飯魚較大條,基本上有成人的手指尾般長,當然比手指幼上一半,早廿年左右,每到銅鑼灣「百樂潮州酒家」幾乎必吃,又是很好味的一道菜。

近年在菜市場中,亦鮮有見到白飯魚仔,唯入冬後的十二月至三月,可算是白飯魚的季節,在菜市場間中可以買到!

在東涌富東街市某檔見有兩小碟白飯魚仔,便心思思想買來做菜,打算從溫昔日的味道,魚販建議我做白飯魚煎蛋,並告訴我處理白飯魚的方法,我見這小碟白飯魚售廿元,便買了回去再嘗試做回昔日嫲嫲做的味道。

我先將白飯魚倒進筲箕中,並按魚販的指示以慢水清洗白飯魚五至六回,唯儘管水勢不快,一邊洗一邊卻見很多魚眼脫落,洗畢,就放在筲箕瀝約廿分鐘,乾後,放點海鹽到魚中,然後以油和薑起鑊,燒紅了,便將白飯魚落鑊,炒了十數炒便見魚熟了,過了半分鐘,見魚身炒至乾水,便收火上碟。

炒熟了的白飯魚,收縮了近半,這廿元的份量少得可憐,難怪魚販建議我用來煎蛋了,我一口吃下,不錯,沒有腥味,魚味不錯,味是稍淡,只吃到昔年嫲嫲做的三分光景,然而最重要是魚沒有炒到一舊舊,炒後魚仍一條條分明,亦沒有炒爛!只是份量太少,我三口不到便全數吃掉。晚上做飯只好少一道菜了。

在想,為何這次沒有將魚炒成一舊舊,是因為用多了油,還是魚瀝得較乾身之故,或許下回再買來再做,但份量可能要多買數碟,但又回想,只見魚販發售兩小碟,兩小碟炒起來我可不用六口便吃掉,怎夠吃?